当前位置
首页 > cnc数控资讯
BOB半岛:机床杂志社成功召开2023年编委会暨“先进制造技术
2024-12-23 11:21:10
来源:BOB半岛官网入口 作者:BOB半岛官方网站

  2024年1月5日,机床杂志社在京召开了《制造技术与机床》第六届编委会第三次会议。机械工业联原执行副会长杨学桐、原副秘书长李冬茹,主办方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陈超志,主办方通用技术机床研究院院长高长才、副院长兼社长黄祖广,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执行副理事长王黎明,中国汽车制造装备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韩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吴锡兴,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房志凯,华中科技大学李培根院士、许剑锋教授和杨建中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梅雪松教授和王磊教授,清华大学冯平法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五一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赵万生教授,北京工业大学石照耀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王永青教授,天津大学黄田教授,南京理工大学王禹林教授,山东大学胡天亮教授,重庆大学何彦教授,同济大学张为民教授,沈阳理工大学姜增辉教授,上海大学李明教授,北一机床原总工刘宇凌,华中数控陈吉红董事长,科德数控陈虎总经理,重庆机电智能李先广总工,首都航天机械舒荣辉高工等30多名编委以线上线下形式参加了本次编委会。

  陈超志表示,在主管单位的指导、两家主办单位的支持以及一代刊者、作者、专家的悉心培护,《制造技术与机床》取得了较好的办刊成效。同时,他建议编辑部,一是要拓宽视野,多关注交叉融合领域的技术发展;二是加强对可持续制造等技术的关注,可出专题、特刊;三是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多参与行业活动;四是加强与学会的合作,要利用好学术资源,主动出击;五是多给青年人才机会,培养更多青年专家。

  高长才强调了专家资源对期刊的重要意义,要求机床杂志社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继续发掘力量,不断提升上限。另外,他还指出,机床杂志社应牢记服务行业或者说学科的使命,在机械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作为成果发布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发挥出正向支撑的作用。他对机床杂志社的未来发展提出以下要求:一是要提高站位、强化担当、提升能力、落实责任,做好宣传阵地建设,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二是要刊发标志性学术成果,紧贴行业和产业,策划组织一系列高质量文章;三是要加强对高质量论文的筛选和评审,确保期刊发表的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对标一流 追求卓越 ”;四是要加强对青年学者的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表机会和学术交流平台,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助力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

  执行副主编谭弘颖做机床杂志社2023年运营情况及《制造技术与机床》学术影响力提升工作报告。他介绍了机床杂志社人员、收支、归属情况。从期刊外在形式、内在内容、专家资源、出版方式、交流方式等谈起,归纳了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变化——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版,第10版,12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2023版,9月);《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总汇》(第3版,12月);《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3版,12月);另外,在2023年的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遴选中,有1篇论文获奖;在科协组织的主管期刊2021年度审读工作中,获评“优秀”)。最后,他介绍了2024与专家相关的工作计划,这些计划将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和提高其学术地位。

  座谈会上,参会编委围绕“提高组投稿质量”“提高被引率”“度开展学术活动”等做了热烈交流和讨论,为办刊和提高学术影响力献计献策。同时,编委们也建议编辑部增强吸纳年轻编委,深化自己的办刊风格等。

  作为编委会配套活动之一,“先进制造技术——精密加工”论坛也在当天举行。来自机床行业相关企业技术人员、《制造技术与机床》广大作者和读者等通过“现场+直播”的形式参加了本次论坛。

  西安交通大学梅雪松教授作《高档数控机床全生命周期误差控制技术》报告。精度及精度稳定性是高档数控机床的核心技术,而误差随机床的结构、工况、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他总结了全生命周期误差控制技术目前面临的难题:一是设计阶段缺工具,二是制造环节无管控,三是运维使用欠补偿。针对问题一,他提出了机床误差计算边界条件的工程化分析方法、多轴机床全加工区间内动态性能快速分析和优化设计方法、机床动力学误差——机-电-控耦合设计与优化方法;开发了机床整机参数化热平衡正向设计软件工具。针对问题二,他发明了数控机床装备质量快速检测方法和系列设备(ZL07);提出了数控机床装配质量一致性评估方法;开发了批量化数控机床装配误差控制和质量管控平台。针对问题三,他发明了可复用、强鲁棒的机床热误差建模和补偿技术,提出了基于动力学与润滑耦合激励的摩擦误差建模与补偿方法,发明了机床主轴不平衡误差在线辨识与抑制技术。目前使用这些技术的机床已经在航空制造企业得到广泛应用,解决了国产大型运载飞机结构件精密加工以及航空发动机机匣的自主装备制造难题,替代了进口数控机床;在汽车制造企业的批量生产线上也得到了应用,保证了精密模具、新能源汽车、能源等领域自动产线零件加工精度一致性。

  清华大学冯平法教授作《超声加工技术与装备》报告。目前尖端科技领域大量使用新型高性能材料,如光学晶体材料、先进陶瓷及其复合材料、钛合金及高温合金、Nomex蜂窝等,而这些难加工材料普遍存在加工质量差、加工效率低、刀具磨损严重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这些高性能材料的工程应用及产品的服役性能。超声加工是实现难加工材料,特别是脆性材料高效低损伤加工的有效方法,未来向大功率、高稳定性发展,当前面临的技术难题:换能效率低、能量传输损耗大、带载能力差。解决方法:抑制超磁致伸缩材料存在的优势,发挥其换能效率高的优势,开发新型大功率超声换能器;基于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的磁驱动特性,减少电磁转换的中间环节,提高能量传输效率;揭示热机载荷对超声系统振幅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超声振幅的高稳定性控制方法。他表示,团队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是建立复合材料精密低损加工的跨尺度理论模型,研制具有高刚度、高稳定性和融合度的标准化智能化超声加工系统,建立超声加工工艺数据库及工程应用平台。

  南京理工大学王禹林教授作《高服役性能丝杠导轨副测评与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报告。该技术是在“国产滚动功能部件的年市场需求量超过4000万套1000亿,高端市场占有率不足8%,高端市场长期依赖进口”的背景下开展的。他指出,丝杠导轨的可靠性、精度、刚度等服役性能指标差距大,检测装备、测评方法与标准、性能提升等行业难题亟待突破。南京理工大合行业领军企业,聚焦刚度、精度、可靠性三类核心指标,构建了“力-形-性”关键测评方法与标准,研制了20余类成套检测试验装备,提出了高刚性设计方法,攻克了丝杠高效干切和高精研磨关键技术,从“测、评、标、提”四方面,形成了四大关键技术和创新成果。未来,团队将深入开展滚动功能部件服役性能,尤其是可靠性提升技术研究;开展滚动功能部件正向创新设计,提升行业设计能力;开展滚动功能部件表面改性等关键工艺及装备研究,实现产线智能化提升;研究极端工况应用的测试方法装备,建立CNAS第三方测试平台,制定国际标准;建设行业数据与服务中心,实现故障诊断预警和远程运维,支撑智能制造。

  科德数控陈虎总经理作《自主可控五轴数控技术助力航空制造》报告。他介绍了五轴联动的优越性,分析了五轴机床高动态需求中机械结构的贡献,重点介绍了创新五轴结构设计、专利布局AC双摆角铣头等效AB摆。他以整体叶盘五轴加工为例,对比了国外同行方案和科德方案,结果显示科德方案能以很低的速度、加速度达到很高的加工效率,阐明了加工原理正确带来的好处。他简述了GNC60系列高性能五轴数控机床控制算法和补偿技术,介绍了高速五轴电机和高速力矩电机弱磁控制和水冷型伺服电机,指出这是直驱五轴车铣复合与铣车复合核心关键技术和高速高动态的驱动利器。他表示,未来希望采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紧紧依靠市场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