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cnc数控资讯
BOB半岛:洛阳市西工区:向新发力 以质行远
2024-12-23 10:38:07
来源:BOB半岛官网入口 作者:BOB半岛官方网站

  在中国最大、最先进的新一代大轮拖生产基地——中国一拖工业园新型轮式拖拉机智能制造工厂里,工人只用给数控机床输入制造参数,“机器军”就变身“新质生产力大军”,代替人工实现自动化上下料和数字化精加工,生产率大幅提升。

  在洛阳智能科技产业园洛阳千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中试基地里,一台“头戴”摄像头、激光雷达的机械臂,可以一键开油箱、抓油枪、加油……动作一气呵成,省时省力。

  ——3年来,西工区高新技术企业增长3.4倍,总数达131家;国家、省、市级创新平台增长2.1倍,总数达278家。

  ——2023年,全区规上企业立项在研项目470余个,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2023年,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51%,总数达到396家,任务完成率和净增量位居全市第一,“四上”企业871家总数位居全市第一。

  ——先后引进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所、北师大等高层次人才(团队)100余人进驻西工。

  立足新时代,锚定新目标。当前,西工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目标,坚持把做强城市经济摆在首位,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最大增量”,向“新”发力、以“质”行远,加快建设“活力西工、智慧西工、幸福西工”,奋力在副中心城市建设中展现更大担当、更大作为。

  西工区各项科技创新主要指标保持快速增长。2023年,全区规上企业立项在研项目470余个,研发投入增长24.2%,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5.5%,拨付科技创新奖励和扶持资金1200余万元。高新技术企业净增数、技术合同成交额、规上工业研发支出增速等8项指标均位居全市前三。其中,省级创新平台任务完成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任务完成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

  西工区大力实施创新引领“1272”工作举措,深入开展创新载体提档升级、创新主体扩量提质、创新平台培强育优、创新项目提速增效、创新要素加速汇聚、创新人才“筑梦西工”和智慧西工建设7大行动,全力打造全市青年创新创业核心区、创新要素集聚区。

  先后出台《西工区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和认定支持办法(试行)》《西工区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区打造全市青年创新创业核心区行动方案》等政策,招才引智。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96家、高新技术企业131家,获评省级创新龙头企业3家、瞪羚企业3家。技术合同登记额突破11亿元,连续6年被省科技厅评为技术合同登记先进单位,全区产业结构加快向“新”转型。

  目前,西工区共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0个、省级创新平台62个、市级平台206个,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等数量位居全市前列,为西工区及全市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风口产业创新提供了优质平台支撑。

  围绕未来产业、风口产业,西工区大力支持各级各类面向产业化的创新平台建设,与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签约合作,共建洛阳成果转化基地;与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所、中科院自动化所等合作,建设了国内最大的生物酶催化数据库平台、洛阳首个人工智能算力平台、机器视觉光学实验室等关键核心技术服务平台。支持辖区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对接高层级创新资源,黎明院获批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围绕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了院士工作站、中原学者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工业设计中心、大数据产业融合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产业研究院等一系列产业创新平台。

  科技创新促发展,成果转化是重点。近年来,西工区结合辖区实际,聚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领域,先后引进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洛阳成果转化基地等项目,中科寒武纪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北师大智能科教产业基地、中鑫磁悬浮电机研发中试项目、中科院计算所智慧医疗研发生产基地等建成运行,一批批科技创新成果得到快速转化。其中,航空工业光电所2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云界智慧体育项目是河南省唯一入选工信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智能体育典型案例的项目,大鱼视觉全智能光学检测机获2023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创新创业大赛星锐赛二等奖,3D视觉引导模组、结直肠肿瘤早筛试剂盒等一批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不断引动产业“大风口”。

  西工区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大载体”,全面推进创新载体提档升级,一批“园中园”项目接续实施。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园首批项目进驻,凤凰谷产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引进科技型项目50余个。

  洛阳智能科技产业园集聚人工智能上下游产业链企业40余家,被列为市首批科技产业社区试点,获评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入选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西工硅巷数字经济产业园进驻企业60余家,获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目前,全区获批省级以上双创载体数量5家,各类载体场域面积达到34万平方米,进驻企业和团队近500家,“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产业加速器+产业园”的孵化育成体系基本形成。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西工区先后引进科技创新和工程技术高层次人才100余名,柔性引进院士3名。2人入选中原创业领军人才,4人入选市科技领军人才,8人入选青年河洛创新创业人才,6人获“洛阳市青年科技奖”,19人先后获全市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称号。

  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队伍是关键。西工区出台了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实施包括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健康服务、配偶就业等人才政策“金十条”,首批认定的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260余名,奖励资金800余万元;设置3000万元专项资金,对培育引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建设创新载体平台给予支持;建成青年人才公寓56套,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000余套,建成“青年之家”12个,为高层次人才“拎包入住”创造条件。(洛阳市西工区委宣传部供稿 赵普 程都/文 葛超 郜晓鹏/图)